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管理 > 新闻出版和版权
 
镇江报刊审读与管理2018年第7期摘录

一篇有价值的关注“三农”调查

 

   中央十分重视“三农”工作。2018415日出版的《镇江日报》2版,“镇报调查”刊发的《农资连涨粮价连降,种粮大户何去何从?》是一篇有价值的关注“三农”的调查。

   农资价格连年上涨,种田成本不断升高。例如,一亩地所需的尿素,今年比2017年涨了13%,比2016年就更多了;除草剂的价格比2017年上涨了近一倍,仅这两项今年的农资成本,每亩地至少要多出100多元。

   与农资价格上涨的同时,粮食保护价却在连降。全国稻谷最低保护价,从20161.55元/500g,下滑到2017年的1.5元/500g,今年陡降至1.3元/500g1斤稻谷少卖0.2元,亩产600公斤就少收入240元,一个承包千亩地的种粮大户,仅销售稻谷损失就达24万元!另外再刨去人工加收割机成本、因天气影响等减产因素,风里来雨里去辛辛苦苦忙下来,仅仅保本。

   面对如此严峻的农业形势,有的种田大户无可奈何地选择了离开,还有不少持“走一步看一步”的观望态度。

   新形势下,种粮大户们的出路何在?破局之策在哪?

   这篇“调查”没有停留在对严峻形势的描述上,而是深入挖掘,热情推介了“众多种粮大户正在苦苦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千方百计增加种粮收益的做法:

   出路之一:抱团发展,形成产业联盟。他们与周边的种粮大户联手,建立合作联社,除扩大种植规模外,通过组团的形式,向农资生产厂家直接订货,绕开中间经销环节,节省成本;与此同时,合作联社成员之间,人工、机械和其他资源进行交流共享,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出路之二:调整种植结构,扩大优质稻米品种种植面积,打造区域统一稻米品牌。

   出路之三:延伸粮食加工销售产业链,提升粮食附加值,激发市场内生动力。

“镇报调查”的这篇文章,新闻敏感强,聚焦准确,其价值不仅在于揭示了当前“三农”存在的问题现状,而且着力推介“三农”创新思维、创新种田的典型,追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谈”到实质方有“效”

 

近读419日出版的《江苏声屏――镇江广播电视》,被F02版“壹周谈”的《莫让“面子工程”隔阂了民心》所吸引。

我市好几家媒体都报道了这样一件事:丹徒区长香路的一段路灯,长期不亮,不仅影响着车辆、行人的出行,而且埋下安全隐患。当地百姓屡次向相关部门反映,均无效果。媒体记者经过调查发现,这段路的路灯只是摆设,其实十多年前安装时,压根儿就没有铺设电缆!

对这件事,尽管多家媒体都作了报道,却鲜有尖锐深刻的批评。抑或批评了,也是“隔靴搔痒”,以“已引起相关部门重视”、“相关部门承诺尽快解决”或者“不作为”,一句带过。“壹周谈”的这篇文章,则究根寻源,鞭挞入里,剑指实质,达到教育人、警示人的实“效”。

该文在简要叙述事情后,发问:“那么,相关部门单位为什么会做出这样荒诞的事情呢?”原因应该很简单:“相关单位当初追求的恐怕只是‘看上去很美’的效果,只是以打造‘面子工程’对上级进行敷衍欺骗和曲意逢迎,而不是用来满足公众需要。”

紧接着作者笔锋一转,引出了洛阳牡丹艺术花海节“牡丹花变塑料,急功近利开‘谎花’”、弄虚作假使甘肃省投资16亿元的扶贫路终成“豆腐渣”工程等“令人发指、不寒而栗、匪夷所思”的荒唐事,尖锐指出其根源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积弊甚深、顽固复杂”所致。

文章最后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个关键”,提出“反观一些部门单位的所作所为,却根本就没有把老百姓放在心上。这再一次说明,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不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又怎能换来老百姓掏出心窝子?”

期待能读到《江苏声屏――镇江广播电视》的“壹周谈”的更多佳作。

 

 

移风易俗 弘扬殡葬新风

 

清明祭祀,扫墓上坟,是我们的一项传统习俗。今年清明节当天(45日)《丹阳日报》抓住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在三版头条位置,发表了《生态安葬悄悄“生根发芽” 鲜花逐步替代纸钱和鞭炮(引题)绿色殡葬新风日渐深入人心(主题)》一稿。文章从328日的一场江葬说起,8位逝者的骨灰伴随着缕缕花瓣,被亲人撒进滔滔江水中。记者了解到,最近几年,随着殡葬改革的推行,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接受并践行文明节俭的丧葬理念,选择了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各大墓区少了一份嘈杂喧闹,多了一份肃穆宁静;鲜花等逐步替代香烛、纸钱和鞭炮,成为许多市民祭祀首选。而以花葬、草坪葬、江葬等为代表的生态安葬,也在丹阳悄悄地“生根发芽”。随着人们观念的进一步转变,生态安葬将成为更多寻常百姓的选择。

《丹阳日报》的这篇文章,客观地分析了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讲究“落叶归根”“入土为安”,虽然一些群众在办葬礼时不愿意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但想要改变多年形成的积习并不容易。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人表示之所以选择大办丧事、选择墓葬,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面子问题。“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儿孙辈对老人孝不孝,很大程度上要看老人去世后安葬得是否风光、是否体面。”

实际上,我们的传统习惯中也有“厚养薄葬”的重要理念,子孙对老人的孝敬,真正是体现在老人生前,晚辈们以何种态度对待——是顺从、关心、呵护、爱戴;还是忤逆、冷漠、嫌弃、虐待?对待长辈晚年的态度、言行,才是检验孝与不孝的一个重要标准。此时善待、孝敬老人才是“最大的面子”。老人去世以后,无论怎样“厚葬”,老人都感受不到了,充其量是后人做给别人看,这样所谓的“风光”,大概也只是能够满足一点虚荣心而已,抑或是掩饰曾经对老人的不恭不敬。

《丹阳日报》发表的这篇针对性强,社会关注度高的文章,为倡导“移风易俗、厚养薄葬、节俭办丧、生态安葬”的殡葬新风,大力推进“惠民殡葬、绿色殡葬、文明殡葬”,发挥了积极宣传、引导作用。

 

 

“巍然成风”?“蔚然成风”

 

《民主法治建设》2018年第1期、第2期在《党建特稿》栏目连续刊载的《践行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不朽楷模——伟人周恩来》一文,作者通过瞻仰周恩来同志故居和纪念馆,深刻领略伟人周恩来政治坚定、廉洁奉公、豁达大度、实事求是、谦虚谨慎、艰苦朴素等崇高的人格风范。通过对青少年时期周恩来的学习与研究,深刻认识伟人周恩来高尚人格风范的形成原因,归纳为家庭的熏陶,文化的浸染,社会的教化。这篇文章的一个重要亮点是深刻阐述伟人周恩来是我们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实现初心和使命的不朽楷模,激励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向周恩来同志学习,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这篇《践行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不朽楷模——伟人周恩来》,文风清新,文字平实,图文并举,相得益彰,有很高的阅读价值。文章虽然大多数内容叙述的是历史,但是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化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有一些文字表述用词不够精准。如第144页第二栏小标题下面的“建国后,他拒收江苏淮安县委曾托人捎来的家乡土特产品……”这里的“建国”二字应该为“新中国成立”。与这一问题相同的还有:第1期中第45页第三栏倒数第二行“建国后,他曾经和原国民党战犯杜聿明、宋希濂、王耀武等人谈话。”;第46页第二栏小标题下面的“建国后,周恩来总理一直在中南海西花厅办公。”;第46页第二栏倒数第一行“在建国之后周恩来比较像样的衣服屈指可数……”这几处的“建国”都应该改为“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十九大通过的新党章,已经将多处的“建国”改为“新中国成立”。

还有,2018年第2期第39页第二栏中部“在周恩来的带动和影响下,全国上下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巍然成风”,这里的“巍然成风”应当是“蔚然成风”。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是哪位

 

由镇江市人大常委会主办的《民主法治建设》是我市人大系统的权威内部刊物。2018年第2期第48页是20181月的“大事记”,笔者对其中有的信息有疑问,现摘录如下:

24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召开2017年度民主生活会。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惠建林主持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张洪水,党组成员王常生、岳卫平、陈琳、丁羽如出席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萍列席会议。”

2631 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南京举行。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惠建林,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张叶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张洪水,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察委员会主任黄利民,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李健率镇江代表团参加会议。”

从上面两条“大事记”信息中可看出:张洪水同志在124日时任“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而到了24日时已经担任“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了,张洪水同志是否在这短短的两天时间内职务有所变化呢?事实是否如此呢?

笔者没有向市人大常委会去考证,而是查询了市人大常委会官方网站“镇江人大”。在其网站“常委会组成人员”中获知:“惠建林,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张洪水,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笔者又在网站“大事记”栏目中查询,获得如下信息:

20182月大事记中:(24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召开扩大会议,学习传达全市作风效能建设大会精神。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张洪水主持会议并讲话。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王常生、岳卫平、陈琳、丁羽如出席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萍列席会议。

20183月大事记中:22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召开扩大会议,学习传达全国“两会”精神。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张洪水主持会议并讲话,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王常生、岳卫平、陈琳、丁羽如出席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萍列席会议。

由此可见,张洪水同志应是“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尚未担任党组书记一职。第2《民主法治建设》刊物“大事记”中的信息有误。《民主法治建设》作为市人大常委会的刊物,将本单位的领导的职务搞错,实不应该。可见刊物在编校工作中尚存在粗心大意的情况。

 

 

如此划分界别不准确

 

何谓“界别”?“界别”最早出自《汉书·西域传赞》:“淮南、 杜钦、 扬雄之论,皆以为此天地所以界别区域,绝外内也。”古有边界相迎,送不出界的礼节,故称边界告别,简称界别。《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界别”的释义是:“名词,按行业或职业等划分的类别,如教育界、新闻界。”

2018323日《镇江日报》4版《第十二届“十大杰青”20名候选人名单出炉》中有这么一段文字:“本次活动共吸引来自全市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74名候选人报名,覆盖全市政法干警、爱心公益、教育科研、医药卫生、创新创业、文化新闻、服务重大项目、基层一线、技能岗位等多个界别。”

上述这段文字对“界别”的叙述,概念模糊混乱不准确。“教育科研、医药卫生、文化新闻”无疑是“界别”,如果“服务重大项目”也可以算是界别范畴的话,那么,“政法干警”则指政法系统的“人”,并非是一个“界别”。至于将“创新创业”“基层一线”也说成是“界别”就不准确了,因为“各行各业、各条战线”,都需要“创新创业”,也都有“机关”与“基层一线”之分。

具体到这次公示的20名第十二届“镇江市十大杰出青年”正式候选人,大致可分为公安政法、教育科研、医药卫生、文化新闻、公益服务、社区街道、工矿企业、机关事业等界别。

 

 

编辑、校对是细活,不能马虎

 

   2018412日第15期《江苏声屏――镇江广播电视》)10版刊发了三篇文章。阅读后觉得编辑、校对工作这个细活做得有点马虎。

《人间最美四月天》一文,四个段落。第一段,引用一首七言诗入笔。第二段写色香味俱全的春天,其内容是“截取式”照搬了朱自清散文名篇《春》中写春树、春花、春风、春雨的文句,只在个别字眼上作了增删,失却了原文的韵味。第三段写春天的两样时令美食,对野蔬“七头一脑”和名菜“腌笃鲜”的介绍在网上很容易找到。第四段结末。通观这篇七八百字的文章,近四分之三是变相的抄袭、拼凑。这样的文风会误导受众。

《再回东风村》用了倒叙法,写了作者196917日到丹阳行宫乡东风村插队落户两年回城后半个世纪间四次重返故地的所见所闻所感。只是记述第三次的“10年前”时间表述不是很清楚。另外,此文第二段开头“当我刚坐上开住丹阳行宫的农村公交车”中的“开住”错了,应该是“开往”。最后一段中写道:“我寻找着昔日知青的安置房。有人告诉我,早拆了,房基地分给了老周家建起了楼房。我遁声望去,只见楼房门前……胖胖的身影可以入画。”其中的“遁声”错了,应是“循声”。遁,读dùn,义为逃走,隐藏、消失。循,读xún,义为遵守,依照,沿袭,顺着、沿着。因而,只有“循声望去”,即,顺着声音传来的地方看去,而没有“遁声望去”之说。

《了事寻味》一文末段写道:“一个人胸无大志,终日纠缠于无关紧要的小事的人,是难以成就大事业的。”这句话中用了两个“人”字,不对,只需一个就行了。要么删去前一个“人”字,要么删去后面的“的人”二字。

要是编辑、校对人员把细活做“细”,上述出现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毛病可以避免。
中国镇江政府门户网站版权所有 镇江市人民政府 365比分直播主办
?Copyright 2010 Zhenjiang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0205253号-1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政府网站标识码:3211000009    苏公网安备 32111102000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