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民工维权强化舆论监督
岁末年初,镇江民生频道《看见大西口》,分别报道了两例农民工讨薪事件,一件是:镇江火车站北广场工地上10多名农民工站在广场通道口,拉着一条上面标有“丹阳建安还我血汗钱”的横幅,向路人展示;另一件是:一些农民工在镇江中海润江府大门口,打着“还我农民工血汗钱”长幅广告, 向人们诉求。针对这两次农民工讨薪事件,镇江民生频道《看见大西口》立即予以披露,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事关广大农民工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公平正义和和谐稳定,是民生问题、社会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对此,镇江民生频道十分重视农民工劳务报酬问题,对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毫不留情予以曝光,充分发挥了新闻媒体宣传引导和舆论监督作用。笔者注意到,1月2日和1月13日,镇江民生频道分别在《看见大西口》新闻快报中,以《火车站北广场即将完工 二十多名工人讨薪难》、《工程做了一半 工资少了三万?》为题,详细报道了这两例事件。记者深入现场了解事件的真实经过,得知前者农民工来自上海强劲地基有限公司,给镇江火车站北广场做钢支撑工程,去年3月底开始进场,现在工程马上结束了,总包单位丹阳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没有按合同兑现,目前还有20多个农民工未拿到工资。后者是来自南京高淳的农民打工者,称他们去年12月6日起为镇江中海润江府承包两层楼水电安装工程,工钱被雇主克扣了三万元,他们无钱回家过年。
值得赞道的是,在这两条新闻中,记者在倾听受害农民工诉求的同时,采访了法律人士,以及相关负责人,请他们为农民工主持公道,帮农民工伸张正义,依法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这两件事里面虽然存在一些经济矛盾,但法律人士用相关法律法规为农民工维权,明确指出,农民工作为法定的实际施工人,是靠自己体力劳动来获得报酬的,无论是因为外界延误工时和纠纷,只要劳动者付出劳动的,用工单位都应该支付报酬,纠纷与劳功者无关。从而,使媒体舆论监督有理有力。
然而,这两条为农民工讨薪的新闻也存在美中不足之处。就是这些农民工最终有没有拿到被拖欠的工钱,无反馈结果的报道,令观众失望。笔者认为,媒体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帮助农民工讨薪是件好事,但好事要办好,要追求结果,使维权落到实处,真正取信于民。(收听收看员)
敬佩 感动 礼赞 ——评民生频道的《昨夜 万人守护镇江城!》
1月5日民生频道《看见大市口》栏目的头条新闻《昨夜 万人守护镇江城!》给电视观众的感觉是——敬佩、感动、礼赞!当我们还沉睡在梦乡的时候,有一群可爱的人却几乎彻夜未眠,是他们的“一夜无眠”,迎来了城市的“一夜雪无”,让市民能够畅通出行。 1月4日,市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是“全市阴有雨转雨夹雪或雪,雨雪量中到大,局部暴雪”,这2018年第一场雪,下了一整天,整个城市变得白茫茫的,市区道路也因为积雪过厚严重受阻。5日早晨(《看见大市口》这档节目播出的当天早上),相信很多人都有同一个想法,这个道路会不会结冰?会不会影响到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通行呢?可是大家开门一看,却发现道路上干干净净,车辆畅通无阻!这一切,都是有一群人在不眠不夜地为我们作出辛勤的付出。 电视节目中,民生频道的记者现场报道,“现在是上午的十点半。我现在的位置是在檀山路附近,刚刚我是从大市口一直坐车来到这边,我发现咱们市区不管是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还是人行道,道路都非常干净,几乎没有什么积雪和结冰的现象,据我了解,为了保障咱们市民早高峰出行的安全,从昨天下午开始,咱们三千多名环卫工人就坚守在岗位,一直进行这个除雪工作”。 记者从环卫部门了解到,从昨天(4日)下午三点开始,在各条主干道及学校门口等区域,环卫工人昼夜奋战,共消耗溶雪剂40吨,出动机动车39台,清扫道路共200多条。镇江城管局环卫处负责人介绍:“到今天中午为止,整个城市道路基本上快车道积雪基本被铲除掉了。城管局还组织了协调组和保障组,包括领导、工作人员一夜是没有睡觉的”。为了给市民一个安全的交通环境,除了不畏严寒的环卫工人一直在坚守。还有驻镇人民解放军73056部队官兵,从4日下午3点开始,整个部队出动了上千人分布在市区的各个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进行铲雪工作,“每当地方群众特别有困难的时候,我们解放军肯定要出动的。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当兵应该尽的义务”。 与此同时,记者也了解到,在接到东部战区的命令后,某防空旅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上百名官兵在旅领导的带领下连夜突击携带装载机等专业设备赶到我市,支援扫雪除冰清理道路。还有,我市消防官兵也积极加入了扫雪安保工作,总共出动421人铲雪,“明天镇江两会要召开,我们也是安保的力量,我们今天提前过来,把我们的会场清扫一下,保证明天的会议顺利召开”。其实,除了在节目当中提到的这些人之外,还有很多的人在做着默默地付出,比如说交警,还有市民志愿者,还有街道的工作人员等等。我们应该向所有在默默地付出的人说一声,谢谢,你们辛苦了。正是这一批批可敬可爱的人,在风雪之夜,守护这座城市,市民的幸福、安宁才有了保障。正如节目中一位市民所言:“我觉得为市民增添了很多方便,很感谢这些志愿者!” 当然,在“守护镇江城”的坚守中,也有我们电视台记者的辛勤付出,他们顶风冒雪深入“守护镇江城”一线采访,用他们的镜头、话筒,把精彩的场面奉献给广大受众,把大爱传递,把正能量弘扬。 2018年第一场雪,让我们看到大自然特有的景观,同时也让我们看到镇江这座城市的管理水平、应变能力。这场大雪也好似大自然给我们出的一份“考卷”,镇江,这座历史名城、大爱之城,把这份“考卷”做得漂亮,做得精彩,让雪后的镇江更加温暖,更加美丽。(收听收看员)
细心 用心
听镇江FM102.7私家车电台的一则广告,从夏天一直播到了数九寒冬,至今未更换过。
这条广告大致内容是:别人去重庆,都是冲着火锅,而我不是。我更爱重庆的小面。于是,在炎热的8月,我飞去了重庆。一晚小面,二两辣油,三种滋味。。。。。我是小邵,让我们心怀远方…..。
这条广告的主题是《心向远方》。立意不错,创意也称得上新颖。只是,已经是数九寒冬,主持人还在深情的诵读着:在炎热的8月…,听着十分别扭。
笔者以为,对于这条广告,创作者,还有听众,觉得内容好,可以略作修改,随着四季的不同景色,不同心境,丰富一下广告内容,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但不知为何,一层层,从管理,到播出,是都没有意识到,还是觉得这是小事情,可以忽略不计?
广播节目,尽管是听觉效果一闪而过,但也讲究细心,用心。所谓细心,是说无论是一两个小时的大型直播,小到三两句话的简讯,都要讲究完整完美无差错。而用心,是指广播节目的制作者,对受众首先要有敬畏之心。不能允许我们的节目带着这样那样明显的瑕疵,还满不在乎地和受众见面。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收听收看员)
推进“三化之路”,媒体义不容辞
1月15日的《新闻镇江》说了一个不错的话题《向质量要效益 镇江好大米走“三化”之路》。
所谓“三化”,指的是种植优质稻米品种,开展优质稻米深加工,延长生产链,铺就一条稻米优质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之路。丹徒区高资镇水台村的“水青牌”大米生产从2009年采用有机生产方式,不使用化肥,使用农家肥,产量虽然只有六百斤一亩,但是价格上去了,销路也不用愁。销售在五块到十二块一斤,是原来稻谷价格的三倍左右。 2016年,合作社通过自建大米精加工线,开展优质稻米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走上了“农户+合作社+品牌”的稻米产业化道路。
比起“水青牌”大米,镇江市民最先熟悉的恐怕要算丹阳的稻鸭共作大米。稻鸭共作的混合种养模式,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调优了水稻品种,稻米品质明显提高。丹阳市珥陵镇黎明稻鸭共作合作社理事长唐黎明介绍,现在合作社好一点的米卖六七块钱一斤,普通一点也卖两块多钱一斤。在句容后白的杜氏家庭农场,已经获得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的“天香一号”更是卖到了三十块钱一斤。上述大米全部以订单式的销售方式,要多少提前订好,订多少,就产多少,从没有为销路犯过愁。
新闻里介绍,水稻历来是镇江农业的主导产业,常年种植面积在130万亩左右,约占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的50%,年产稻谷80万吨左右,约占全市粮食总产65%。全市2017年优质食味水稻面积达到51万亩,占比达到39%,比2016年增长了10个百分点。根据调查统计,现在,全市水稻种植面积50亩以上的农户有2085户,规模种植面积达到37.6万亩,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28.9%,其中单个农户种植面积最大的达到1万6千亩。全市稻米优质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正逐渐形成气候。
只是,看完这条新闻,笔者感觉,有些内容交代的不够清楚。比如,镇江的优质大米介绍了这么多,文章中提到的几个品牌,在镇江市场名气并不算响,百姓知晓度略高点的还属丹阳的稻鸭共作大米。笔者发现,镇江的大型市场里,或是隐身在居民区里的粮油店,以东北大米,或者是省内的苏北大米居多,鲜见镇江优质大米。按照文章中的介绍,现在镇江的优质大米,都以订单式销售,是否就意味着,镇江市场上难见,百姓难以吃到镇江好大米呢?以笔者的了解,像丹阳稻鸭共作的“5055”等大米,市场上就见不到,只能在“镇江原味生活”的网站订购。那么,是因为产量低,还是偏重网上销售价格高,从而导致镇江市场上,消费者难觅价廉物美好大米?不得而知。此处交代不清楚。另外,镇江好大米还有那些值得我们拓展销售理念?想起笔者最近遇到的一件事:笔者一直非常喜欢“镇江原味生活”的农产品,常常在网上订购镇江的农副产品。就拿大米来说,口感好,价格却比东北大米低。在外地的姐姐来镇江吃了非常喜欢,问我能不能送货到外地?“镇江原味生活”的答复让姐姐有些失望:可以。但自己承担运费。以一袋20公斤72元的大米为例:运费将近20元。如此一来,恐怕打消了不少外地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此外,镇江为数不少的农产品都选择了网上订购。现代手段的运用固然方便快捷,但对于人数众多的退休一族老人们,他们对现代手段生疏,购买显然较难实现。为什么没有考虑到这个如此庞大消费群的购买力呢?
笔者以为,镇江的媒体,关注“三农”的报道力度显然不够。这里推荐一个成功之例:大约在2008年,镇江电台开设了一档名为“情系三农”的现场直播节目,把广播搬到了乡村、田野、农家,请来农业专家赵亚夫做顾问,还有一批农技人员坐镇,做“三农”之家,解农家养殖种植之忧,并定期推介特色农产品。节目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实在,很受农民和听众的欢迎。开设这样的节目,节目为“三农”服务,搭起了农业、农村、农民和消费者沟通的桥梁,同时也拓展了广播的传播空间,可谓双赢。该档节目当时在镇江,全省都属首家,好评如潮。这样的思路,值得借鉴。
再说到如何让镇江好大米走出深闺,丰富市场,走向更多市民的餐桌,如何实现由“量”的需求向“质”的发展转变?笔者一家之言:作为媒体来说,有推介之责。要勇于费心费力,出谋划策。比如:针对我市优质稻米品牌少等诸多薄弱环节,能否请相关机构建议政府加快制定出台优质稻米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支持政策?同时,利用媒体自身的宣传优势,协助相关方面一步步打造优质稻米区域公共品牌,做大做强品牌影响力。(收听收看员)
|